【斯潘威NEWS】斯潘威董事长吴志峰:集采下的骨科耗材企业,未来的路在何方

吴志峰
成功中标,来自22年的积累
在此次集采中,斯潘威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背后是吴志峰22年上下求索的厚积薄发,是前期充分准备、积极报量的最终结果,更是公司研发实力、产品质量、发展前景等优势的充分体现。
上海斯潘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金山湾区高新区,所在区域属于张江金山园分园,斯潘威总投资3.2亿元,占地约50亩,现已建成2万多平方米现代化厂房,配备万级洁净车间和德国日本进口的高端生产设备,二期计划再新建3万平米的生产车间和1万平米研发中心,建成后预计产能将达到人民币20亿/年以上。

斯潘威鸟瞰图
集采是大势所趋,利国利民
吴志峰对国家集采的看法
从走出校门到如今的22年中,吴志峰经历了经销商、配送商、生产商的多个身份,因此他对国家集采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集采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国家通过明确采购数量,进行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最终目的是让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好的医疗产品。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未来还会纳入更多的医疗产品。
集采后如何能保证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平衡,这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为此国家医保局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厂家和医生的意见。最后国家给出了带量采购的招采方式,既保证企业能得到固定的订单量,也能给到国家一个合理的价格,最终惠及民生。
在医保局进行集采调研阶段,吴志峰就作为厂家、经销商、供应商等多重角色参与其中,向医保局汇报了骨科行业的特殊性,见证了集采招采政策的调研和制定。
吴志峰认为,没有国家医保局深入的调研,没有深入到企业做出来的招采政策,就不会有厂家满意、经销商满意、老百姓满意的三赢局面。
经销商怎么走?修炼内功是根本
集采之后,很多医疗器械经销商感到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吴志峰认为,集采中标对企业是一个新的考验。在利润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如何通过更好的控制成本、科学管理来保证生产、销售、配送、售后等全线的服务。企业一定要放下原来的经营模式,探索一条新路。经销商想要生存就要向服务商转型,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服务质量。
吴志峰谈经销商未来的走向
如何做到严控成本、科学管理来保证服务呢?吴志峰在3年前就已经敏锐地嗅到了,未来骨科产品的配送核心是对供应链能力的考验,先进、优质的服务将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用3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数字化配送系统,来提高配送效率,提升配送精准度。
骨科产品配送与其他医疗器械行业不同,配送需要双向物流,流程更繁复、更专业、人员成本高。骨科手术是高度定制、高度个性化的手术。报单后,工作人员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好假体的规格型号和手术器械。
骨科耗材的配送比较复杂。配套送消工具不仅量大,手术后还需要清理好器械进行回库,对损坏的器械进行评估和处理,不能影响第二次手术。跟台过程需要专业的跟台员帮助医生提高效率,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跟台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核实,对数量进行核对。进入结算流程后,需要大量财务人员对工作量进行统计,进行费用支付,对账工作会占到20-30%的工作量。
因此,数字化配送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继续沿用之前的“人堆人”服务模式,服务成本一定高于国家制定的服务费,企业将无法生存。
要有远见,数字化变革赢得未来
3年前,吴志峰开启了数字化供应链改革,原来低效、无序的人工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未来业务的发展,集采之后更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效率、压缩成本。

中标之后,
踏踏实实做好服务
作为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吴志峰认为中标后要认真地做好集采后的工作,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在国家集采的大背景下,吴志峰代表生产企业上海斯潘威作出郑重承诺,产品降价不降质量。同时代表配送企业有台科技承诺,配送上减人不减服务,及时高效地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在吴志峰看来,承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产品,执行好每一个环节,把国家的目标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以此践行自己的初心,在国家医改的历史洪流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信号|sipanwei
上海斯潘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